内容提要:

一、专业和导师的选择不能依靠幻想

二、没有功劳就没有苦劳

三、松弛与专注是最好的保护伞

四、尊重你的导师

五、不怕导师骂人,只怕导师忽视人

六、顽固会害死人

七、不能当甩手掌柜

八、没做成的事儿,不要四处张扬

正文部分:

一、专业和导师的选择不能依靠幻想

很多人对有机化学的认知与现实是脱节的。我的导师要求很严格,硕士要向博士看齐,博士每天要开三个反应处理三个反应,所有人工作时间一致,周一到周六每天早08:30-12:00中13:30-18:00晚19:30-22:00,每天在实验室12-14小时,夏天最高连续两周38℃;后来在上海,每年六月持续三周的梅雨季,湿度>80%,插座短路跳闸、桌子地面全是积水。防护每个组都差不多,实验服,护目镜,丁腈手套,易脏、易磨、易破损。时常一股味道扑面而来,有的人大晚上鼻血不止。

“为了安全”实验室全天视频监控,每天打卡六次。一周只能休息半天,有时半天还要用来开组会。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所涉周一到周六一概按正常作息;节前节后周日凡是调休一概正常工作,所以越放假干活时间越长。寒暑假累计不超过一个月,导师还会给学生留作业。

为了做反应我最多连续12小时不吃饭,6小时不喝水,三天不回宿舍睡觉,每天早8晚11连续工作五个星期,液相排队到凌晨一点,核磁机时只抢到午饭时间,还记得刚入行,不适应湿热,夏天一身汗出了痱子,晚上洗澡浑身痒,躺下就疼,第二天早晨,后背流血浸透衣服。

没办法,大环境卷。你可以不干,但竞争对手一定这样干,人家抢发文章,你怎么办?

然而,很多硕士甚至都没在本科阶段亲自去实验室看一眼,带着对研究生生活的无限美好的幻想入坑,最后幻想破灭而一地鸡毛。世界的运行不依赖于霸总小说、耽美CP和古偶剧,大学教育本应该是祛魅的过程,但总有人愿意活在信息茧房的肥皂泡中。请你们在选择硕士专业、导师的时候,多倚重于实际体验——不是随便来来、混个脸熟的大创项目,也不是凑活了事、学长兜底的毕业设计。毕设和大创期间,你被保护的太好了你可以任性地漏洞百出,可以安全地卖弄无知,甚至可以想不来就不来,想迟到就迟到,导师不会追究你的责任。

请你,一定要像硕博士一样早出晚归,体验汗流浃背、寒风箍颈,独自、亲手合成一系列的原料并收谱,编写一个PPT并在组会上报告(哪怕坚持旁听组会也行),感受一下有机化学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感受导师带来的压迫感,而不是幻想自己是短视频中的学术女神。抖音的主播不会给你发毕业证,你的导师却可以兵不血刃地把你整得生不如死。

二、没有功劳就没有苦劳

科学研究从来都是以结果论英雄。你只有OL,就不要说博士读得多辛苦,公开层面无人承认。你有了angew,说你多么痛苦难受,才会遭致别人(表面上)的同情。

努力不是简单低效的重复,而且努力也要讲方向和策略。你没把路线打通,你没把产率筛上去,换言之你没有可以发表的成果,你的努力就毫无价值。写进毕业论文的成果可以是没发表的,但一定不是失败的。化学再随机也是科学,也有规律可循,不是赌博。

三、松弛与专注是最好的保护伞

松弛与专注可以让人在忙碌与疲惫中坚持更久。博士不是非读不可,硕士退学也不丢人,还没拿到学位,就端起知识分子的架子,迟早会疯掉。努力没有结果,不需要迷茫;老板给别人送文章,没必要妒忌;导师PUA,没必要感到压抑。你做好自己就行了,如今能毕业实属有幸。不造假、不抄袭,对得起自己的学位就好。

四、尊重你的导师

凡是需要导师签字的东西,必须提前给老师过目;凡事需要导师审阅的东西,一定不要卡着deadline给导师。你尊重导师的知情权,导师才会尊重你毕业的权利。你自作聪明想赶快搞完,嫌老板提意见太麻烦,实际上就是不把导师的学术信誉当回事。

导师处在高位,将学生视为生产资料,只关心产出是否正常,不关心你是否正常,也不关心你与同门的关系是否正常。或者,你爱不正常不正常,别让我的课题组也变得不正常。这与导师的人品无关,与阶级有关。你成为导师,身处非升即走的圈子,每天家里家外压力不断,你也会被体制化,被“去人性化”。

导师对学生有一套打分制度,从确定收你进组就开始了。没开学之前你是否愿意提前进组? 你与师兄的合作是否顺利?你的实验操作上手快不快,勤奋努力与否?做出成果的速度快不快?是否遵守课题组纪律,有没有明显的进步?对于本科出身211以上的学生,导师有正面的刻板印象,所以是一套加分制游戏,你的行为符合导师的积极想象的次数越多,加分就越多,导师的学术资源就越可能倾斜。对于本科出身差的学生,导师的刻板印象是负面的,所以是一套减分制游戏,只要出现符合消极想象的行为,扣分就越多。换言之,导师的绝对地位,使其拥有有片面看待学生的资格;导师强大的实力和资源,使其可以将刻板印象变成现实。

就像上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只要看到民族解放运动就联想到共产主义,滋生红色狂潮包围的恐惧情绪,于是暴力干预内政,反而导致共产党诞生并组织人民反抗,进一步印证美国的判断,加速干预,造成更多的人道主义危机。美国意识到自己错的时候已经晚了,但再怎样也是超级大国;被美国干预的国家则变为贫穷国家、粪坑国家。

五、不怕导师骂人,只怕导师忽视人

导师发火很正常,因为它认为你是不合格的牛马,不值得它用高情商对待,但也说明他觉得你还有救。导师90%的侮辱和讽刺是PUA和宣泄情绪,你要学会超越情绪,把剩下10%的有用的指点挖掘出来继续努力。如果它忽略你,那么你做什么都与他无关,包括毕业。

你是学生,不是在资本家手下混日子的打工人,公司老板不理你无所谓,发工资有财务和人事制度。导师不愿意搭理你,别忘了你科研审核、论文送审、答辩申请和毕业材料都需要它签字或点头。我始终不能理解一些硕士“我还能毕不了业?”的盲目自信到底从何而来。

六、顽固会害死人

导师可以顽固,但学生顽固就是自寻死路。应试教育是已知知识的排列组合,是考验你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科研是探索未知的知识,方法学研究则是制造新工具。所以应试的脑瓜要抛在一边,科研是客观唯物主义,不是主观唯心主义。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过程分和辛苦分。你的操作有误、技术不精、路线设计漏洞百出,那么干一百次结果也是错的,产率也是差的,纯度也是低的,核磁也是杂的。结果不对,说什么都没用,不会因为你干了十遍错事,上苍就会感动而给你90%的产率。

七、不能当甩手掌柜

人工智能和度娘不能解决你不懂化学的困境。化学知识只有靠自己积累、学习。ChatGPT不是这么说的,deepseek不是这么说的,Baidu不是这么说的……听着累死人。学化学就要懂化学,人工智能还没智能到对化学反应理解得深入透彻;而且中文互联网垃圾信息为主、错误信息层出不穷,喂给人工智能,能生成什么东西?你要自己审查一下,看一下这里的描述是否符合化学原理。

八、没做成的事儿,不要四处张扬

没做成的事儿,不要四处张扬。文章没出doi就是没中,两证没到手就是没毕业,奖学金、选调生等没公示就是没上岸,马虎和粗心就是没学会。除了亲生父母和至交,不会有人盼着你过好日子。不要低估人性的恶,有些人自己没本事也要让别人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