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化学硕博士经验分享(一):战略思维
2025年07月01日 4 次浏览内容提要:
一、选择远远大于努力
二、读博是消费而不是投资
三、尽力活出统战价值
四、不要迷信规章制度
五、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是阶级矛盾
六、读硕读博会不可避免地“去人性化”
七、一碗水从来端不平
八、沉下心来,长期吃苦
九、拥有平和沉静、谦逊坚韧的心态
十、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
十一、努力既很必要,也无意义
十二、不要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十三、养成工作留痕的好习惯
十四、坚持运动
正文部分:
一、选择远远大于努力
人生的诀窍从来不是吃苦受罪,而是作出正确的选择。能吃苦的人只会有吃不完的苦。会吃苦从来不值得炫耀。亲身经历:本科同学四个,A留在省属一本分析化学读博,五年发了两篇JACS;B在985顶级方法学课题组读博,七年发了一篇JACS和一篇Chem. Sci;C同样做方法学,硕博985耗时八年,到手的文章也才两篇OL一篇CC。与上述三个不同,D不够保研资格,考研也只比国家线高几分,不仅擦线进入985物理化学专业,又赶上倒数第二届硕博连读3+2,反倒是四人之间博士毕业最快的,而且还凭借Sci. Adv.到北美做博后。由此可见,选择正确的专业,选择正确的导师,选择正确的课题,可以给人生拉开巨大的差距。读到博士,谁还不努力了?悲哀的是,当事人越努力,差距反而越大。
二、读博是消费而不是投资
有消费能力的人,才有选择读博的资格;超出能力还要贷款消费,迟早会爆雷。博士不是义务教育,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升学,不读博士不意味着断了活路。拿下博士学位也不是阶层飞升的丹书铁券。铁饭碗的时代过去了,不要用“越老越吃香”的鬼话自我安慰——以996的工作强度,劳动者要么活不到老,要么干不到老,何况是最毒最累的有机化学呢?博士性价比日益下降、教育的严肃性预发消解的时代,还抱着投资的心态读博,沉没成本会把人压垮,血本无归。
三、努力活出统战价值
课题组只有一个导师,学生却有很多,谁能博得导师的精力,谁的毕业就更顺利。课题组中,统战价值最高的是能承担大课题、发过大刊的主力博士;其次是年级低一些的985出身的新进博士,特别是直博生;本科生的统战价值比硕士还要高。硕士中985出身,特别是准备转博的硕士更受重视,双非本科的不留组读博的硕士是鄙视链的最底层,除非导师有狡兔三窟,被该生本科母校柔性引进的计划。可见,对导师价值越高的学生,地位就越高,待遇就越好。没有统战价值的人,呼吸都是错的,干啥老板都看不顺眼;统战价值高的人,即使每天迟到早退也不会有实质性惩罚,即使与全组人为敌也能在导师的庇佑下平安落地,混得比多数人更好。同样一件事,统战价值不同的人做,导师的态度就不一样。比如在组会上提出极为相似的两个idea,老板会说研二下学期还在筛条件的你在胡说八道,毫无意义;而即将转博的985本科生,老板想都不想就说你敢于探索,都可以试。这也解释了:导师可以用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把学生整得生不如死,学生没有多少反制手段。原因很简单——在学校眼中,导师的统战价值高于学生。
四、不要迷信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唯一目的是维护制定者的利益,在利益面前规章是要灵活执行的。因此,有权者从来不受规则限制,有钱人可以钻营投机绕过规则,只有无权无钱的普通人成为规则的牺牲品。举例:院长A的学生把核磁管断在核磁里两次,从来不受罚;举报B的学生插队,管理员每次都说B的学生征得了自己许可,原来B老师每个月给管理员另外发2k工资;只有你打核磁插队被抓住,惨遭重罚暂停权限。再比如,A不知道什么是知网,又被吊销博士学位,仍然过着富贵生活;B和朋友们是文科、艺术的专科生,理学博士论文篇幅比本科毕业设计还短,滔天舆论未能动它们分毫;只有你,我的朋友,博士论文查重更严、盲审更严,毕了业还要被抽检。
五、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是阶级矛盾而不是人民内部矛盾
学生与导师的关系介于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与资本家-工人的雇佣关系之间。在导师眼中,学生甚至不如牲口。须知,牲口是昂贵的活物,是农忙时不可或缺的劳力,出了问题会造成私有财产的严重损失,要好吃好喝养着。学生更像是家具或耗材,不好用就修理,修不好就换掉。买来就要全天候待命,高强度工作,不可以偷懒。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要工作,怎么能有双休和法定假期呢?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你更需要学位,而导师并不需要你这个具体的学生。在赛里斯,资本家是这样看待工人的,导师也是这样看待学生的。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出现过逃北黑奴重返南方的浪潮,宁可做农场奴隶也不当工厂雇工,正是上述道理——与工业资本家相比,奴隶主还是更拟人一些。
六、某种程度上,选择成为研究生就是选择“去人性化”
试想,当你家的冰箱不工作时,你会体恤冰箱的辛苦吗?当然不会,你会想电视、洗衣机和空调买了五年照样用,冰箱买来才一年就毛病不断,下回不买杂牌产品。同样的,导师不会在意你实验进度差的具体原因,反而会在横向对比中滋生不满——为什么实验室的其他人都能取得进展,你却不行呢?你为什么不能带病工作?你为什么不能克服痛经?你为什么不能周日过来做实验?你凭什么这么多事儿?当有师兄每天坚持早到一小时时,按时到达实验室的师弟就是偷懒。当有师兄高烧39℃还在过柱子,握不住试管才请假打吊瓶,第二天照常干活时,姥爷去世而请假奔丧的师弟就会遭受导师的腹诽和怀疑。人不是人,只是大笔一挥就能随意割舍的数字,是精密计算便可大致承担的损失,是流干鲜血也被嫌弃“好吃懒做”的成本,是委曲求全也未必博得一笑的玩物,是让步于统计数字而坦然牺牲的筹码。某种程度上,越像机器的人,毕业越容易。在我看来,天坑专业“去人性化”的后果比“去教育化”更严重(但并非不可克服)。
七、一碗水从来端不平
试想,你养了两只羊,某天它们打起架来,你会在意是谁挑起了矛盾,又是谁选择反击?不会,你只会每只羊都抽五十鞭子。如果这两只羊中,一只是高价买来的进口种羊,另一只是本地土羊呢?想到这,你也就明白,处于上位的导师所维护的不是公平与正义,而是秩序和稳定。秩序的目的是让导师持续获利,稳定的代价往往由受害者承担。不要叫嚣导师不公平,东亚黄种人组成的儒家文明自古以来就有鲜明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底色,你要习惯。
八、必须做好沉下心来长期吃苦的准备
有机化学是四大化学中最残酷的血汗工厂,出成果难度高、耗时长、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强度高、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有些时候也是最憋屈、最抓狂的。每天晚上九点之后,化学楼分析、物化、无机课题组门可罗雀,甚至熄灯打烊,楼顶的有机方向哪一晚不是灯火通明?分析和无机的学生在空调房里坐着的时候,有机实验室却是冬冷夏热,还要接触各种毒物。夏天气温38度浑身大汗,冬天零下十度手指难伸,可惜反应需要点板,柱子需要冲淋。每天十余个小时的工作后,做成的反应十之四五,能写进工作汇报的有价值结果更少得可怜。实验是做不完的——有人参加毕业典礼都要向导师请假,答辩完到离校前一天还在每天打卡、做实验。拿到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的耗时比其他专业更长,按时毕业者凤毛麟角。是的,这不公平,但世界运行规则从来不是“应不应该”,而是“你配不配”。很抱歉,你自己考了这么点分数,你自己选的专业、导师,所以你只能忍着,只能适应。
有机方向想过得轻松点也可以,其一是大老板繁忙在外,手下数个小老板各管一摊且热衷放养的课题组;其二中年老板手握铁饭碗只等退休的课题组。平常没人盯着做实验,假期长还能自己安排,确实轻松,考核、答辩、毕业的关键时刻就不轻松了。混日子也许行,想做点事业、体面毕业难。其三是研究领域前沿(电有机或与流动化学、光反应等的结合),小圈子内师徒相互提携的课题组,但这一类如今很难找,找到了日子也远没有过去好过。
九、养成平和、沉静、谦逊、坚韧的心态
追求博士学位的四到六年,注定是拉锯战、消耗战、总体战,很难是闪击战、大决战。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心态要稳。坚信数年之后回头看,如今巨岭一样的困难只是一粒沙,此为平和;拒绝浮躁、虚荣,不要总想着放松休息,要把有限的人生能量聚焦到无限的科研中去。读博不意味着不修边幅,蓬头垢面,但一定意味着谋定后动,不拘于短期奶头乐和碎片化的泛泛而谈,敢于主动、长周期地啃硬骨头,此为沉静。谦逊和坚韧是一体两面,正所谓“让人非我弱,得志不忘形”。
十、思维方式的转变才是最根本的转变
把科研当做自己的事业全心投入,把休息当作必要切收放自如的调剂;而不是把科研当做应付了事的工作,把娱乐当做精彩人生的主旨——即使毕业后你不留在高校。后者是本科生的,小孩子的思路,对付应试教育、处理已知知识姑且有用;前者则是探索未知、应对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的思路。博士生的身份,本科生的思维,注定会让自己、导师和身边人大受折磨。
十一、努力是必要的,也是无意义的
看到别人的成果比自己有好又快,不要因此自我贬低。尤其是官媒吹捧的“学术明星”和自媒体塑造的学术男、女神,看都不要看。一群久居空调房的行政人员和学生会新媒体、记者站所写的外行文章,鉴定为学新闻学的。首先,化学作为天坑专业,为了吸引人入坑,必须用少数人的美好掩盖大多数人的不幸,所以化学专业有造神运动的天然土壤,以至于造星、捧星已经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和经验,甚至成为了政治指标。其次,如今学界内卷日益严峻,过剩人口争夺有限生存资源的东方困境愈演愈烈,因此想要做出成绩,努力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导师的学术资源、课题本身的质量乃至运气更加重要。故而,明星之所以是明星,只是因为它恰好站在风口上,与个人能力关系没那么密切。把你放在风口上,你也能成为明星。再次,化学,尤其是有机化学的工作强度无人不晓,从业者的精气神会受到直接影响。一边美美美,逛吃修图聚会运动,一边只做几个小时的实验的博士,要么是心思放在自媒体上的预备网红,要么是某路神仙的坐骑。
记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天才也是如此。有机合成的血汗工厂面前众生平等,样样都出色,必定是假货。文章一大把,其中必有假。正相反,集中讨论学术问题(创新点是什么、困难有哪些又是怎么克服的),而且聚焦于1-2篇重要工作的推文,所涉事迹往往是真的。然而,即使是真的事迹,也很难有参考价值。因为每个人所处的平台和拥有的资源不同。同样的意外发现,在顶级课题组手里就能得到重视并包装成一份nature子刊,在你导师手里反而被骂事儿多。
十二、不要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坚信人生的容错率无比巨大
假如你的导师是关系户,刚愎自用、挑拨是非,你自怨自艾最终自杀,留下导师在阳间继续颠倒黑白,你永远都是舆论眼中的懦夫。他还可以继续坑害其他学生。莎翁笔下的悲剧之所以是经典,正因为每个角色都没做错,惨剧却不可避免地发生。很多时候,反应做不出来不怪你,被骂的狗血淋头也不怪你,文章屡屡遭拒也不怪你,你要做的就是活下去。能读就读,不能读转组、转硕、休学、退学。作为智人,你只需要每天满足2000大卡的能量消耗,剩下的时间随你探索。纵向看人生百年,横向看宇宙万方,博士这点东西不算什么。
十三、养成工作留痕的好习惯
实验记录不能缺失任何关键信息,核磁原始数据不可擅自修改、删除;发给导师的数据、文件、票据,自己要留一份电子版;凡是能写进工作汇报的实验要优先开展,特别是老板感兴趣或特别要求你做的事儿;与老师讨论任何内容,语音转文字要截图,微信聊天记录要收藏,如有必要甚至要录音。做出来的反应拿出包括核磁在内的证据,没做成的反应拍下TLC板(证明确实TLC messy),尝试分出主要spot并结合核磁分析其化学结构。总之,好则细心,坏则尽心。
十四、坚持运动
读到博士,老大不小,人的各项机能与本科相比会显著下降,正需要锻炼来改善。考虑到此后新陈代谢能力只会不断下滑,因此一般认为硕博阶段是减肥的最后窗口。减重很简单(脱水就行),减脂很难。体重在一天之内出现4斤左右的波动很正常。
适量且长期坚持的运动可以有效减压、对抗疲劳。有氧运动是必须的,跑步和跳绳对膝盖伤害最大,椭圆机和划船机最小,动感单车居中。有扁平足的,穿矫正鞋再运动。只做有氧只会让大胖子变小胖子,想瘦下来必须辅以必要的力量训练,B站上有很多教学视频。一般一个小时内做4-5个动作为佳,超过就是垃圾训练。胸-肩-背-腿轮流轰炸,核心可以每天练一点也可以单独做。
戒掉小甜水、零食和夜宵,正餐之外除了适量水果不吃任何东西。非要喝甜水,不要喝奶茶,喝不加奶的水果饮品且加三分糖,要的就是似甜不甜的味道。此外,可以喝各种茶饮料(东方树叶+统一春拂绿茶/焙茶+三得利乌龙系列+果子熟了栀栀/金桂/茉莉乌龙等纯茶水,茶π含糖)或咖啡(建议美式),担心睡不着觉可以喝麦茶或菊花茶。甜饮料中喝无糖或少糖的运动饮料(电解质补水等)。其余饮料一概不喝。个人亲测,一日三餐可以减到一日两餐,早午饭合成一顿,上午十点多吃300g面包或麦片。晚饭正常吃但不吃撑,回到宿舍吃点水果。即使熬夜到凌晨一点,早上精力依旧充足。